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

你可以拒絕被暴戾俘虜

你可以拒絕被暴戾俘虜

我們正在為暴戾之氣彌散而困惑,焦慮,不安。

惡性事件頻發——因為不滿自己的遭遇,就在機場制造爆炸案,就在公交車上點燃汽油;因為在街頭與人發生爭執,就將熟睡中的嬰兒摔死;因為懷疑自己的200元被盜,就惡意報復,去敬老院縱火……

還有那些隨時被點燃的“情緒火藥”——不滿航班取消,圍攻地勤人員;搶行不成,一怒之下竟把車堵在小區通道上;排隊時發生爭吵,進而大打出手,隨後又開車碾軋對方……

壞消息看多瞭,不免惴惴不安,耳聞目睹的暴戾焦躁一多,難免會受影響,脾氣也隨之變得壞起來。

原本擔心自己被“惡”所傷,卻慢慢地在不滿、仇恨、怨懟中,成為暴戾者,反過來傷及他人。我們習慣於把這個“糟糕”的社會,我們很少去自省、反思人性中的那些缺陷,總是借口社會或他人激發瞭那些“惡”,而不會要求自己堅守,不被惡習所浸染。我們總說這是“社會問題”,可是,作為社會的一分子,社會之所以如此,我們難道沒有責任?

在今年的大學畢業季,一位學者在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——

“面對滾滾而來的濁流,如果你不能總是抗爭,你是否可以選擇偶爾抗爭;如果你不敢積極地抗爭,你還可以選擇消極地抗爭;如果你不能勇敢地表達,你可以選擇含蓄地表達;如果你也不敢含蓄地表達,你可以選擇沉默。如果你沒有選擇沉默而是選擇瞭配合,但你還可以把調門放低一些。在你主動地或被迫地幹著壞事時,能不能內心還殘留一點不安和負罪感。這一點兒不安或負罪感,仍是人性未泯的標記。”

“你內心的一片凈土隻屬於你,隻要你守護著它,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進入。曾有一位西方人面對放棄的忠告時說,我不是要改變世界,我隻是不想讓世界改變自己。也就是說,你不能決定明天的太陽幾點鐘升起,但你能決定幾點鐘起床。”

可能,作為一個弱小的個體,我們無法改變頑固的社會習慣,無法改變他人的暴戾,卻可以選擇不被暴戾俘虜;我們無法根除大大小小的惡,卻不一定要縱容、默許甚至參與惡。

我們可以保持懷疑,不盲聽盲從;我們可以選擇在焦躁中,多一些平和;在戾氣面前,多一些自省;在利誘之下,多一些自持。

看看微信上這個不斷被轉發的小故事——

一位朋友在正確的車道上行駛,一輛黑色轎車突然從停車位開出。朋友立即踩剎車,車子滑行瞭一小段路,閃開來車,兩車之間的距離就隻有幾厘米!這輛車的司機兇狠地甩頭,並且朝著我們大喊大叫!朋友隻是微笑,對那傢夥揮揮手。

我驚訝於朋友的作為,他解釋說:許多人就像“垃圾人”,他們到處跑來跑去,身上充滿瞭負面“垃圾情緒”——沮喪、憤怒、忌妒、仇恨、抱怨……他們需要找個地方傾吐,有時候,我們剛好碰上瞭,“垃圾”就往我們身上丟。遠離他們,千萬別將他們的負面“垃圾情緒”接收,再擴散給我們的傢人、朋友、同事,或其他路人。

如果,我們躲不開負面“垃圾情緒”,逃脫不瞭暴戾之氣的侵擾,那麼,就盡力避免被它們所俘虜,避免讓它們再傷及他人。即便我們做不到兼濟天下,但仍可以獨善其身。社會的改良,需要公平正義,需要權力的規范,需要體制的變革,也需要社會中的我們心懷善良、誠實和正直。怎樣的我們,就造就怎樣的社會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