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怎樣才算是投入一場感情?怎樣才算是付出?又有什麼是底線?我們要屈尊降貴、委曲求全,放棄真實的自我以迎合對方的需要嗎?而對方,真的會對這種“付出”感激和回報嗎?“是誰導演這場戲,在這孤單角色裡……故事如果注定悲劇,何苦給我美麗,演出相聚和別離……”愛情的確像一齣戲,而編劇和導演,其實就是我們自己。與其幽怨,不如為自己改寫一個新劇本,讓我們塌塌實實地得到幸福。
·愛情不是控制與反控制的遊戲
所有的親密關係都必然或多或少帶著不確定的色彩,惟有接受這一點、才能避免總要操縱對方來獲得暫時的安全感。
案例:近來,曉敏對相戀10年的男友越來越不滿。一次男友聚會回來,曉敏指責他不思進取,提出分手,並搬回自己家住。沒想到,男友這次並沒有再來找她。曉敏想不通為什麼過去百依百順的男友,這次如此絕決。儘管她每天都要給他打電話、發短信,幾個月之後,兩人關係依然在冰點。
在咨詢室裡,她不停地追問咨詢師:我該如何做,才能夠找回他對我的愛?
解決:該如何做,才能夠找回失去的愛!茫茫人海中,這個問題不知侵蝕著多少人的心靈。
咨詢中,曉敏給咨詢師的印象是極度的焦慮(她不斷要求建議,不能滿足就焦慮並指責)。
戀愛10年,她已習慣了男友的忍讓,“分手”是她常用的伎倆——每當她對男友不滿就提出分手。現在,她第一次完全喪失了控制感。咨詢中,曉敏逐漸意識到,這種“操縱-被操縱”的關係,是她的典型情感模式,可誰能夠永遠接受被操縱的身份呢?
曉敏必須學會接受關係中的不確定性,可以參考的幾點策略有:
■停止電話追問,給男友留些空間;否則,逼得越緊,他逃得越遠。
■特別想給男友打電話時,可以轉換一下環境,比如出門散步;或者轉換一下對象,比如給朋友打個電話。
■尋求朋友的幫助時要注意,朋友是支持來源,不是救命稻草。如果拚命抓住朋友不放,讓朋友承擔所有焦慮,時間長了朋友也難以忍受。
■要學會採用一些其他的方式處理自己的焦慮,比如聽音樂、寫日記、適度體育鍛煉(尤其是瑜伽 等能令人身心放鬆的鍛煉)等。
·愛情童話為誰守候
親密關係的第一要素是:真實。如果離開了真實性,再美好的東西,也是鏡花水月。也許,你愛上的只是自己的影子。
案例:高中時,文彬愛上鄰班一個女孩。他覺得她有種朦朧的美,而且她有個同樣朦朧的名字,霽月。之後的十年中,文彬一直都在追求他的夢中女孩。從最初的紙筆信件、長途電話,到新興的網聊、短信,兩人一直保持聯繫。但對於感情,她既不接受、也不拒絕。她每次都說他們之間沒有什麼關係,不要為她放棄什麼;可事後,她又總會抱怨文彬並不是真的在乎她。文彬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選擇。
解決:文彬從來沒有與霽月發生真正的戀愛,雖然有時他覺得兩人很親密。實際上,他連霽月究竟是怎樣的女孩子都說不清楚,除了她若即若離這一點。可以推測,霽月在建立親密關係上有自己的問題,親密對她來說意味著某種危險,她焦慮、恐懼、迴避,卻又不能放棄。那麼對於文彬來說,他的親密關係模式又是怎樣呢?文彬的內心舞台上上演的,是一部淒婉、惟美的愛情童話。在這個童話中,男主角浪漫、癡情、憂鬱,為愛守候一生,而女主角完美、朦朧(只有朦朧才能保持完美)、迷離閃爍。十年來,他愛上的不是真正的霽月,而是為了符合心中原型童話版的霽月;或者說,他愛上的是自編自導自演的這個劇本本身。霽月帶有自己的問題,但也正因為她的問題,她被邀請來出演,給他歡樂也給他傷痛。
我問文彬,是什麼阻礙了他在去留之間做出決定。文彬說:她從來沒有明確說出來,到底要我去還是要我留。可是文彬,實際上,選擇的權利一直在你自己的手中;你如此難於做出抉擇、以至於否認自己抉擇的權利和責任,是因為無論選擇哪一條路,都必將令這場你最鍾愛的戲劇曲終人散麼?
·摘下取悅他人的面具
怎樣才算是投入一場感情?怎樣才算是付出?又有什麼是底線?我們要屈尊降貴、委曲求全,放棄真實的自我以迎合對方的需要嗎?而對方,真的會對這種“付出”感激和回報嗎?
案例:湘寧實在不明白,為什麼每段戀情維持的時間都不長,每次都是男友提出對她沒感覺。“可我一直在努力扮演他們喜歡的類型啊:A君喜歡特立獨行,在他面前我就一直很有個性;B君喜歡溫柔女生,和他交往我就成了依人小鳥,還專門留了長髮……可為什麼我總失敗?怎樣才能抓住他們的心呢?”
解決:湘寧一直都在扮演父母的乖乖女、老師的好學生、朋友的開心果。然而,戀愛失敗讓她開始懷疑自己扮演的能力。她來咨詢的目的,是為了更好地扮演別人期待的角色。
我問湘寧:真實的你,是什麼樣子呢?湘寧說:嗯……我也不知道。好像我就是很百變的吧(說罷她甜甜一笑,露出一口糯米細牙;顯然,她又在扮演我“最喜歡”的好病人了)。
她如此習慣迎合別人,就像川劇變臉,揭下一層又一層後,最終找不到真實的自己。一般人際關係還可通過面具維持,但是對親密關係,又有誰願意和假面玩偶生活在一起呢?人的內心結構和交往需要都是複雜的、立體的和變化的,無法用“他喜歡特立獨行的”、“他喜歡溫柔可人的”這樣簡單的話來概括。希望通過掌握簡單的規律就能發展人際關係,本身就是不現實的期待。湘寧之所以把人性看得很簡單,是因為自己內心世界的膚淺。在湘寧的成長中,把大量的精力投注在如何扮演別人“最喜歡”的角色上,而忽視了自身的成長和發展。是該把這些精力收回,投注在對自我的探索和完善上了;惟有如此,才能夠成長為一個有內涵、有魅力的人,才能夠在未來贏得真愛。
熱門鏈接:愚人節整人法, 張國榮逝世11周年, By2妹妹, 正妹徐嬌, 自己國家自己救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